幼升小要考試、小升初要派位、中考競爭激烈、高考成了獨木橋……孩子的每一步成長,似乎都面臨激烈競爭,這也讓家長的焦慮與日俱增。家長為什麼焦慮?焦慮會對孩子產生哪些影響?在“六一”國際兒童節即將來臨之際,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。(5月30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從孩子出生開始,就有那麼一些父母,為幼升小而忙碌,為小升初而擠破頭,為中、高考而心力交瘁、日夜難眠。人民網強國論壇近期調查顯示,有92.8%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成長、教育存在焦慮。而在全部被調查者中,98.6%認為身邊有家長存在焦慮現象。父母對孩子的關愛之心天地可表,但是如此而言,過分焦慮對父母自身是一個壓力,對一個孩子而言,又何嘗不是一種不健康的管制呢?長此以往,過分的焦慮下,家長身心俱疲,也給孩子造成較大心理負擔,形成逆反心理,或內化成孩子對自己的要求,如果超出孩子自身的能力範圍,則會帶來極為嚴重的心理問題。
  中國有父母包辦子女生活的養育文化傳統,而隨著競爭激烈和獨生子女這種現實,家長包辦愈發廣泛,從以往的包辦婚姻,向前延伸至上小學、考中學,甚至連孩子能不能當上學校里的“一官半職”而心生不公,如此而言,包辦到了何種程度。催生了學生對家長的過分依賴,也給家長本身造成了不必要的負累。
  其實,對於每一代年輕人也好,都有他們所面臨的時代機遇,也有他們所獨有的時代挑戰與困惑。作為父母,以積極的心態,幫助孩子正確面對機遇和挑戰,非常必要。父母引導支持孩子健康成長本身沒有錯,錯就錯在“扶上馬,還要送上幾程”的包辦心態。
  早有教育學家指出,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言論是不成立的。但仍有為數眾多的家長視其為金科玉律。要破除這種怪現狀,一方面,需要家長科學認識孩子自身的特點優勢,順勢而為。甚至根據實際情況,做到“無為”,主動給孩子減壓;另一方面,也需要政府加快教育資源的均衡化,需要整個社會摒棄“額外加餐”式的教育管理孩子的方式,使家長們從外在環境的優化中自主降低對孩子的焦慮,減少包辦,甩開包袱,放手子女,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。
  文/張立  (原標題:家長少些包辦孩子才會多些快樂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z09azbz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